精神科陳蔓蕾醫生於無線電視TVB翡翠台《流行都市》講解關於「長期戴口罩對幼童的言語和情緒發展的影響」的訪問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OVID-19) 期間,現時長期戴口罩變左常態,大家有沒有想過,長期戴口罩可能對幼童的言語和情緒發展有好大影響!今日精神科專科醫生陳蔓蕾醫生與我們講講呢方面的問題。
節目內容問與答節錄:
究竟應唔應該讓小朋友在年紀這麼小便與人交流與接觸呢?這樣做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如果同小朋友有與大人交流與接觸,對他們情緒發展是很重要的,另外也會對他們的言語發展也是同樣重要的。
因為在我們的小朋友與大人溝通接觸的時侯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表情與動作,所以我們與他們的交流就會更加緊密了。
在同時間,我們的小朋友看見到大人溝通時的一字一句小朋友也會留意到很多,例如大人個嘴唇的動作是什麼樣?條脷是什樣放的?抑揚頓挫時是如何跟住表情?
這些也都會令到這個小朋友對咬字更加清晰!小朋友說話的語調更加恰當。
小朋友由幾時開始可以觀察到大人溝通與他們的情緒呢?
其實在年紀好小時就已經開始觀察得到!
關於一個美國哈佛大學的小朋友實驗,在一歲時,小朋友已經開始同媽咪有一個好密切的聯繫。
小朋友就會見到媽咪的表情動作,也會友有互相交流的情況。
當媽咪突然間板起塊面的話呢時,小朋友在少於一秒間會發現,即時立刻發覺你好像奇奇怪怪的!
然後就會嘗試做各種不同表情動作,例如開心,笑與拍手等,這些令人吸引的舉動引回媽咪的注意。
若果媽咪也是都係板起塊面的話,這時小朋友會變到好唔開心,跟住就會”嬲嬲豬”了!
小朋友一出生便已經在戴口罩至今,小朋友在學習語言或者學習如何接收情緒都係透過面部表情的或者說話時的口型之類,現在已經經常在戴住口罩。
在日常生活小朋友無機會看得到對方面部表情和口型,對小朋友會有啲什麼影響呢?
其實真的有影響,因為我們好像每個互相交流的渠道就這樣被一個口罩遮住了。這樣我們看不見小朋友,小朋友亦看不到大人的表情動作!
亦都看不到他們說話時的嘴唇的動作(連笑或其他表情也看不到)
是的這樣就會令到佢睇唔到的小朋友到大人,
這樣交流就會令到他們對自己瞭解自己的情感的程度就會降低咗了,就會變成對自己的情感不太了解,然後會更加容易發脾氣。
有些幼童誤以為口罩係一個保護,若果除左口罩,更與朋友或與長輩傾偈時,會否對他們心理壓力有影響?
有些幼童差不多出世至此一直戴著口罩,再少也對他們來說也是相當長的時間,其實在幼童個人都會習慣了有戴口罩的狀態,突然間讓他除口罩,其實佢會覺得可能有點焦慮,同埋會覺得有點緊張!與人傾計的時間可能就會害怕。
很多時候小朋友好多事情都是由家長去身邊學習的,在戴口罩期間其實家長如何教導他們去洞悉別人口罩後面的情緒呢?
在現時的狀況,已經好少社交場合可以看到別人沒有戴口罩的真面目,所以我們要在屋企在我們於安全情況之,就要增加我們有質量的交流。
家長可以多些與小朋友分享他們日常生活的開心事與傷心事等,傾聽小朋友上學時間他們發生的事情,盡量鼓勵他們講返出嚟,增加互相之間即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另外,就我們的質量真係好重要的。就唔好成日呢係度 你有你玩你個電腦我有我玩我的平板,大家都沒有交流,這樣就不太好了!故此增加質量真的好重要。
除了戴口罩這個問題外,好多家長怕了疫情,好少帶小朋友出外,甚至走動也少了。選擇性地帶小朋友去戶外或出外的話,對他們的情緒或他們的健康發展有沒有什麼咩影響?
如果長期留於室內的話,這樣當然也會影響他們的發育,最基本的對吧!
如果在安全之下,帶小朋友出街外面可以:
第一,就可以令他見多些新事物,熟習新環境。
日後可以復常的時間我們都不會這麼緊張和不會手足無措!
第二,就係可以學下外面社會的規矩。
譬如搭巴士要排隊、玩韆鞦也要排隊的。
不可以話自己喜歡就衝上去的,這些學習社會的秩序都是好重要!
另外,就如果出街的話可以學習到與陌生人的交流。
這樣不會只局限於屋企來來去去幾個人,表情與他們的語氣。
在屋企幼童就算不是常常出街,也會邀請好多朋友去來屋企,與佢好多朋友佢傾,其實這情況的例子也感覺他們的言語和情緒發展都看來不錯,因為對得人多對吧?
是!其實他們越對得人多也越熟習,越熟習的時間就自然做得越好的。
作為家長什樣先才可以知道自己的幼童有沒有在言語發展有什麼問題呢?
小朋友一定在講話時總有點不清楚,這樣我們又可以如何察覺呢?
其實我們可以與同齡的小朋友比較一下。一般指標就大約歲半左右的小朋友,其實應該可以講到單字又或者詞語!
到兩歲半的時間呢,就應該可以講到一句完整句子了,去到4至5歲時就應該可以講到一些簡單的故事,可以敘述他的日常生活發生了什麼的!
若果小朋友是做不到的話,這樣就有可能是學習遲緩,或者言語發展比較慢一點了!
在那種程度家長需要考慮有小朋友睇醫生?
如果真是發展遲緩的話就應該及早搵專業人士去了解,睇睇佢是否有需要接受訓練或者其他心理治療。
甚至如果佢是在室外的環境/出街時唔守規矩或者過度活躍的話,咁可能會有其他病,可能甚至需要食藥的!
在陳醫生這麼多個案當中,有沒有一些比較特別個案與我們分享?
在過往三年呢,其實就多咗好多小朋友緊張和焦慮的情況!
其中一個小朋友他是由自出世開始跟住就讀幼稚園,其實一路都是上網課。老師也察覺不到有任何問題的!叫他跳舞他就在屋企好開心跳舞,叫佢舉手答問題又好開心舉手!答問題所有事情都好流暢的!不過一復課之後上實體課時,他就會好緊張好驚,又好緊張又冇曬表情又縮起身體!叫他又不懂回應!
接著老師呢就發現,這個小朋友好緊張,然後與他媽咪講述。媽咪帶他來睇我,發現這個小朋友真的是社交焦慮,因為太耐沒有見過人。
於是我們就同他做一些治療,教他在學校怎樣處理小朋友自己的情緒。
到最後這個小朋友終於可以正正常常返學也沒有特別問題了!
一般治療為期幾耐呢?
其實也視乎小朋友自身的適應時間!
像本集個案中的小朋友呢我們就將一些學校老師會給他的指令逐步簡化,簡化到即使他好緊張好驚至縮埋一舊他也能做到的程度。
當他也做得到的時候,他就會想”原來我做到喎”咁他又放鬆點,”再複雜的我又做到了”!”咁我又會再放鬆啲”漸漸就回復正常!若果小朋友在發現自己有信心的時候,也很快就可以痊癒。
關於治療的步驟是什麼樣的?
其實這個小朋友不是不懂,而是因為太緊張所以做不到。我們幫他如何去做的時間,將他本身有三個步驟的事情我們就簡化變成一個步驟。
但若果一個步驟也做不了的話,譬如他要答一個問題,要答完整句子他也做不到,這時我們就將這個問題再簡化為是非題。甚或乎,若果緊張到出唔到聲的時候呢?再簡化只是要他點頭或擰頭這樣。
一般小朋友在只是簡單到只需點頭擰頭好多時都可以做到的。這樣當他做得到的時候,信心就會大增,然後越來越做得到。以及老師在他做得到的時候,老師可以鼓勵一下。小朋友就會發現,也不是這麼困難而已,然後就漸漸可以的了。
若果他日我們都有機會不用戴口罩時,小朋友在突然面對一些轉變,會不會心理陰影面積比我們要大?
都有這樣可能的!因為在細細個小朋友根本可能未試過於社交場合完全唔戴口罩。突然之間見到這麼多大人,他已經有點害怕。加上突然之間改變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狀態,所以會驚上加驚。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可能要首先帶他去一些場合,在一些他熟識的朋友或者是他熟識的屋企人,一齊做聚會先,讓他學習一下,”原來咁都好安全的!”然後等佢可以時逐步擴大他的社交圈子,令到他逐步適應復常!
在此希望疫情快點完結,大家生活「復常」願各位平平安安健健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