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和表現的關係密切
常常聽到病人訴苦,說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好,無論多努力預備,考試成績均未如理想。有些病人說無論怎麼努力溫習,讀書進度依然緩慢,未能把書本知識記進腦中。
既然沒有十足把握,於是便懷着戰戰兢兢的心情去到試場。只要一到考試試場,便好像洗了腦一樣,腦中一片空白,把考試前溫習的知識全部忘記得一乾二淨。
也有不少病人在進入考試試場之後,出現各種不同的毛病,有些病人會覺得頭暈、嘔吐、腹瀉等症狀。結果,也有同學最後無法完成考試。
試問準備了那麼久,最後卻考得未如理想,當然十分失望,心情變得更差了。也會覺得愧對父母的期望。
久而久之,也好像對考試失去了信心,越來越畏懼考試了。除了考試之外,有些病人也會變得越來越焦慮或抑鬱,心情長期欠佳。他們也會喪失平時對事物的興趣,在家中也越來越少說話了。覺得關在自己房間中最舒服,慢慢地變成隱青了。
如果不想這樣,可以怎樣?答案很明顯,大家都應該知道是要控制壓力吧!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壓力和表現的關係。其實,壓力和表現是一個倒轉的U型關係。當我們在亳無壓力的時候便自然會疏於練習,繼而表現不濟。隨着壓力一點點的增加,例如開始有老師催促溫習,提醒快點做功課了。自然地,便會開始加把勁看一點書、做功課。那麼,便會開始有一點點成績了。測驗日子越來越近,壓力逐漸形成,學生們都會勤加溫習,學到的知識便更加豐富了。這樣便形成了倒轉U型的前半部份——上行軌跡。壓力越大,越努力,成績越好。
當真的考試來臨,同學們便得加倍用功,用心專注,務求在最佳狀態下考試。這樣,便到了倒轉U型的最高點。這便是壓力變成推動力,令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不過,若我們的起點是倒轉U型的更高的地方呢?有些人在剛開始時便已十分緊張,一早便已全力以赴了。隨着壓力越來越大,考試越來越逼近,便把同學們推到過了倒轉U型的另外一邊,即壓力越大表現越差的下行方向。表現便是每況越下。到最極端的情況,甚至無法把考試完成。
因此,當我們了解了壓力和表現的關係後,便要適當調節自己的壓力,常常留意自己在U型圖的那一個位置,如在上升的軌道時,便應加倍努力加緊練習;如發現自己已在下行軌跡時,便應多做舒緩身心的活動,把自己拉回最佳狀態,好好表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