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的結構和有關疾病
睡眠究竟有多重要?人生有三份一的時間是在床上,若睡得不好、甚至失眠,你說人生有多痛苦!相信你總怎會聽過身邊的人埋怨昨晚失眠、睡得不好、半夜驚醒,或天還沒亮便醒了,可是無法再入睡等等⋯⋯有些人被失眠問題困擾數載,對問題依然摸不着頭腦,只靠安眠藥 (hypnotics) 渡日。 有沒有想過,如果對睡眠多一點認識,可能會發現箇中因由?
為此,在這裏想介紹一下睡眠的基本知識讓大家可以分享。
睡眠分數個階段,第一階段(stage N1 & N2)為淺層睡眠。此時腦電波頻率約為4-7赫兹(Hz)淺層睡眠佔成年人整個睡眠時間約50%至65%。此時,眼球移動緩慢。此時若被吵醒了,甚至並不覺得曾經睡過。
接著,便進入深層睡眠,腦電波頻率約為0.5-2赫兹(Hz)。 深層睡眠約佔成年人整體睡眠時間10-20%。這便是熟睡、最難被喚醒的時間。當人們有足夠的深層睡眠後,會覺得份外精神飽滿。隨着年紀增長,深層睡眠時間亦會慢慢減少。
深層睡眠之後,會再回到淺層睡眠。最後便進入15-20分鐘的快速眼球活動 (REM Sleep) 階段。此階段便是做夢的階段。這時,身體無法動彈,但是腦部卻非常活躍。雖然醫學界並未完全掌握睡眠的原因,但跟據硏究顯示,這有可能和我們重組記憶有關。
整個過程歷時約一小時半至兩小時,完成後再進入下一個遁環,直到睡醒為止。
雖然這是睡眠大致結構,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完全相同。若病人在這結構上出現明顯偏離,便會出現各種問題。
例如,在快速眼球活動 (REM Sleep) 期間突然清醒,而手腳卻仍然在無法動彈的狀態,便會覺得全身不能動,無法說話了。這是其中一個「被鬼壓」的解釋。
那麼,夢遊 (sleep walking) 又是什麼?
正常睡眠期間,身體應該是在無法動彈的狀態,但是夢遊病人卻能活動自如,還能睜開眼睛。於是,病人會在睡夢中起床,做一些看似白天常做的活動,例如梳頭、在家中踱步、甚至下廚煮食、在不適當的地方小便等等。
而快速眼球活動 (REM Sleep)在睡眠中過早出現,甚至在白天本來清醒時突然出現,令患者轉瞬間睡着,跟著便失去肌力,突然跌倒。這便有可能是嗜睡症 (Narcolepsy)。 而服用的藥物則是刺激激腦部神經的藥物。
有些人常說自己整晚沒有睡覺,能夠聽到身邊發出的聲音。但枕邊人卻說他整晚打鼾,怎麼可能沒有睡?這可能是他大部分時間都在淺層睡眠,而進入深層睡眠的時間很短,自然覺得沒有睡過了。
不過,更常見的是失眠只是一個病癥,並非一個單一的問題。除了精神科的病,例如焦慮症,抑鬱症、躁鬱症等等外,也有可能是其他身體的問題。在大部分情況下,如果只是服用安眠藥 (hypnotics) 來「解決」這問題,通常只能暫時舒緩,而背後的原因還未處理,一段時間之後,有可能演變成安眠藥上癮 (hypnotic dependence) 的問題再加上原本未醫治的病。到時,只會是更「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