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
根據醫管局2007年的研究顯示,本港約有30萬人患抑鬱症,約佔人口4至5%。10年後的今天,相信人數一定更多。我們身邊的親朋,都似乎都總能找出幾個抑鬱症患者,情況明顯更為普遍。
抑鬱的成因可分為外在和內在。外在成因多為工作、學業壓力,近年還多了「難上車」的困擾。另外,若生活上出現巨大創傷如離婚、喪親、生意失敗等,均可誘發此症。內在方面,不少研究指出,抑鬱症與遺傳、性格、價值觀、解難方法及日常作息習慣等有密切關係。另外,個別患者腦部化學物失衡,令其大腦活動有異,繼而影響情緒、思考、睡眠甚至行動,也可誘發抑鬱症。
抑鬱症的男女比例約為一比二,女性患者較多。基本上,任何年紀均會發病。長者,尤以身患長期病患的長者,發病率較高。
近年,隨著腦影像掃描越來越發達,科學家發現長期患有抑鬱症的腦部會出現的異常,有以下三種:
一、腦室/腦物質比例增加,即腦整體體積減少
二、腦前額葉體積較小
三、海馬體體積較小
睡眠質素亦受到抑鬱症的影響:
減少深層睡眠時間
治療方法:
多做運動,保持心境開朗,如有困難,應盡量跟家人和朋友商量,以減低整體壓力。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令病人康復的機會大大提高。
一、藥物治療
現今醫學昌明,醫治抑鬱症的藥物種類繁多,副作用亦較從前的藥物大大減低。常見的抗憂鬱藥種類有:血清素調節劑、去甲腎上腺素調節劑、多巴胺調節劑、退黑色素調節劑等等。
二、心理治療
除了藥物外,現今醫學以證明藥物加上心理治療能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心理治療種類繁多,多以減低壓力、解決問題、控制情緒方向為主。
三、腦磁激
隨著科學進步,病人除了選擇藥物及心理治療外,還可以考慮腦磁激進行治療。以外國的文獻記載,在治療抑鬱症成效已有初步成果。部份腦磁激儀器已獲得美國藥物及食物管理局(FDA)及歐盟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