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代和下一代》
最近和一位長輩吃飯,言談間,自然討論到最近的TSA和BCA的話題。 政府希望把TSA 改成BCA,然後重啟。可是,卻遭到家長組織的反對。
長輩問:「為什麼家長會那麼緊張一個考試呢?我們小時候不是也不停考試嗎?」
我:「前輩,你有所不知,現代的家長及小孩面對着有多大的壓力。不知從何時開始,大家覺得小孩子需要贏在起跑線。若要進入好的小學,需要能文能武。既要學術成績好,又要在運動方面有出色,加上在藝術方面也要栽培。還未計算一些小朋友的「特異功能」。例如小學二班已達到鋼琴四級之類。一天二十四小時也不夠用。不論家長或是小朋友的壓力其實已經很大。」
長輩:「那麼家長放鬆一點不就可以嗎?」我:「進入了好的小學,也不等於戰鬥結束。現在的學校課程內容,相比我們小時候的程度已經深了很多,以往我們只需要留心上課便可以輕鬆過關,現在似乎不大可能了。現在很多小孩子每天都要補習才能完成手上的功課呢!若不補習,學習的擔子便落在家長身上,嚴重影響親子關係。我有一位小學二年班的病人,他和她媽媽的關係差得很。就連去街他也不願意和媽媽一起去,希望媽媽留在家中,給他一點自由。」
長輩:「若是壓力太大,我們以往打一場籃球,出一身汗便會壓力全消,現在的孩子那麼百般武藝在一身,為什麼這些才藝不能讓他們減壓呢?」我:「現在的小朋友參與的才藝活動,未必是他們的興趣。如果小朋友不喜歡這些活動,又怎樣能用來減壓呢?」
我續道:「我們的年代,有問題是自己解決的,現在的小朋友有問題很多是家長解決的。倘若他們需要自己解決問題,壓力便會變得很大,很容易產生負面的情緒。我有一些嚴重的個案,小朋友變得害怕上學,甚至乎患上情緒病。所以家長們擔心BCA是可以理解的。」
整個教育制度的扭曲很難說是誰一手造成。不過,在這時代的巨輪下,無論是學校、家長或同學也無法抵擋。唯有希望社會賢達能共同構思出解決的問題方案吧。
頭條日報 《情緒百子櫃》26/0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