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前往:

陳蔓蕾精神科醫生專科診所 - 如何前往MindHealth精神科專科診所 - Direction Icon

聯絡查詢:

陳蔓蕾精神科醫生專科診所 - Telephone Icon陳蔓蕾精神科醫生專科診所 - Contact Form Icon陳蔓蕾精神科醫生專科診所 - Whatsapp Icon

港人壓力大,抑鬱症越趨普遍。若確診抑鬱症,患者有需要服用多種抗抑鬱藥物,必要時或需加大劑量。當服用兩種或以上一定劑量的抗抑鬱藥物,並持續一段時間,治療效果卻不甚理想時,醫學上便稱為「難治型抑鬱症」。統計顯示,有關病人佔抑鬱症患者多達三分一,絕對不容忽視。

現時醫學界積極發開發針對谷氨酸系統 (glutamate)的新抗抑鬱藥物。透過雙管齊下的藥物治療方案,對比過去30年的主要透過調節大腦中單胺系統(monoamine)抗抑鬱藥物,包括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的信號傳遞療法,臨床所見平均大約服用二至三星期才見效,而且並非對所有抑鬱症患者都能奏效之下,患者使用針對谷氨酸系統 (glutamate)的新抗抑鬱藥物有望在更短時間內減輕抑鬱情緒,得到緩解。

抑鬱症有多種治療方案,各有其成效、副作用及限制,患者應與自己的主診醫生商討,選用最合適的治療方案。若出現抑鬱症症狀便應儘早求助及求醫,及早治療處理症狀。

若想了解更多有關針對谷氨酸系統 (glutamate)的新療法,可按此參閱詳情,或直接聯絡查詢。

關於陳蔓蕾醫生

陳蔓蕾醫生專業資格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精神科)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

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醫學文憑

英國卡的夫大學皮膚科學文憑

精神科專科醫生 – 陳蔓蕾

女精神科醫生 - 陳蔓蕾 - 證件相1

陳蔓蕾醫生現為精神科專科醫生,擁有超過20年的精神科經驗。她曾服務於不同的公共醫療機構,照顧不同種類的病人,並接受過多種精神科專業培訓。

陳蔓蕾醫生曾任榮譽香港大學助理教授、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榮譽臨床導師,為醫生提供精神科專科訓練,亦多次被邀請到電視台及雜誌接受訪問和擔任演講嘉賓。

精神科服務範疇

提供醫療程序

門診服務到診服務

陳蔓蕾精神科專科診所 - 精神科服務範疇 - 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 (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自閉症、情緒及行為問題的評估及治療)

兒童精神情緒問題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 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 (ADHD)
  • 自閉症譜系障礙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 亞斯伯格症候群 (Asperger Syndrome)
  • 選擇性緘默症 (Selective Mutism)
  • 兒童焦慮/抑鬱 (Anxiety / Depression in Children)
 
 
 

住院治療

使用醫院或其他服務診所:

  • 養和醫院 (Hong Kong Sanatorium & Hospital)
  • 嘉諾撒醫院 (Canossa Hospital)
  • 香港港安醫院 (Hong Kong Adventist Hospital)
  • 明德國際醫院 (Matilda International Hospital)
  • 港怡醫院 (Gleneagles Hong Kong Hospital)

精神科相關配套服務

會診語言:

  • 粵語 (Cantonese)
  • 普通話 (Mandarin)
  • 英語 (English)
 

標籤: 靠自己去扭轉病情

職場正向心理學 創建愉快工作環境

職場正向心理學 創建愉快工作環境

陳蔓蕾精神科專科診所 - 精神科醫生-陳蔓蕾 - 職場正向心理學
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在1998年由時任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主席Martin Seligman所提倡的;當時心理學說往往只醫治負面缺撼,所以他強調應該提出好事、愉快、有意義生活等正面思維,以發展個人長處、建立良好品格,以及發掘人與人之間的互助等。

作為眾多心理學派別其中之一,正向心理學適用於很多用途;若能全神貫注做事,自然有好的推動力,可發揮出專業水準。心無旁騖時會減低緊張和不快,亦可增強抗逆能力。如果處事態度一向正面樂觀,自然較少有抑鬱和焦慮產生,並對自己充滿自信,亦會對各樣事情投入。

曾有研究將抑鬱症患者分為兩組作比較,一組每天堅持運動及服藥,另外一組則只維持服藥不做運動;結果顯示前者康復後之復發機會較比後者低,原因是患者感到自己能掌握命運,可以靠自己去扭轉病情,人生觀變得積極時,不管是發病或是即或發病中病情亦較為輕微。

正向心理學在職場上的應用也可以很成功。假若員工熱愛及投入工作,自然會很享受成果,不容易感到是苦差,生產力亦得以提高。能將壓力變成推動力,則對個人事業和公司皆有所得著,毋須督促亦自會努力;所以要賦予員工對他們個人及社會有意義的工作。有些傳統管理模式令員工像機械人︰做多錯多,不做不錯,致令企業因循守舊。

如果上司察覺員工有抑鬱或焦慮的情況,要給予多些支持,讓對方知道自己並非孤獨面對。然而有此情況而努力處理後仍不見起色,可能已經超越了員工與上司可做的範圍,此時應該要找精神科專科醫生幫忙了。特別是情緒病出現時,管理人員更要鼓勵員工接受治療,積極面對。

HKMA Newsletter

陳蔓蕾精神科醫生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