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食失調
現今社會標榜身形纖瘦,減肥節食是很常見的事。可是,要減得健康而且持久,並不能靠瘋狂節食可以達到。反之,因節食過久,會引致暴食及飲食失調。在暴食後,會因愧疚感而把所吃的食物嘔吐出來,是暴食症病人阻止體重增加慣用的手法。可是,會令身體的電解質不平衡,胃酸會令牙齒蛀蝕,對健康構成不良的影響。此外,因暴食症亦會在社交場合感到尷尬,亦影響精神健康。
飲食失調大致可分為厭食症和暴食症兩種。在病人的一生中,有時會在不同時期分別出現厭食症或暴食症的病徵。
厭食症
根據美國的資料顯示,厭食症在美國的發病率約為0.6%。男女的比率約為1:10。病發時幾多為青少年時期。
病癥
厭食症是指病人對自己的體形產生錯覺,總認為自己太過肥胖,因此便拼命的減肥。在身體沒有原因導致胃口大減或沒有其他的精神病的前提下,過度節食而導致體重驟降,便有可能是厭食症。
導致體重驟降最常見的手段便是過度節食。病人會刻意迴避有脂肪、肉類、澱粉質及糖類食物,或進食的份量10分少。有些病人只會吃蔬菜和水果。為了減肥,還會做過量的運動,以達到減低體重的後果效果。
患者由於身體長期缺乏營養,會導致各個器官衰竭、停經、骨質疏鬆,若發病時為兒童時期,便會影響發育。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暴食症
根據美國資料顯示,暴食症在美國的病發率約為1%。男女的比例約為一比三。平均病發年齡是18歲。
病癥
病人會在一段短時間內暴食大量的食物,例如一次吃下一整袋麵包、數包公仔麵、整盒家庭裝雪糕等等。病人吃下過量的食物便會內疚非常,於是便會用不同的手法以減低體重。例如會於吃下食物後「扣喉」,把食物嘔吐出來。還會使用各種瀉藥、減肥藥物、或做過量的運動。
很多暴食症的病人情緒起伏很大,間中,病人或會做一些傷害自己的行徑,例如𠝹手等等。
患者或會同時患上抑鬱症、焦慮症或濫用藥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