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二)
上集介紹了思覺失調的陽性病癥,即普通人沒有而只有病人才有的病徵。這個並不難理解,因為我們大部份的疾病都是如此。
至於思覺失調的陰性病徵便較難理解了。陰性病徵是指正常人擁有的特性因得了這個病而沒有了。這情況尤其在病了一段長時間後更加明顯。家人可能發現患者有性格上的轉變:一些病人會續漸失去動力,不喜歡與人交往,甚至覺得別人對自己不利。有部份病人終日把自己關在房間,足不出戶,變成隱青。個人的衛生亦逐漸變差,不修邊幅。說話時可能毫無表情,說話的內容有些奇怪和空泛。對自己的前途漠不關心,對自己的學業及工作愛理不理。這些便是陰性病癥。
另外,這個病有時會令病人的認知能力及執行能力變差。他們對抽象的概念較難理解,執行比較複雜的事情會較以前差。
家人面對着這樣的情況,既擔心又傷心,很多時便會怪責病人難相處、懶惰、無上進心、欠缺個人衛生等等。結果家人和病人之間的嫌隙便日漸擴大。更會互相指罵,最後唯有分開住了。這樣無論病人還是家人都顯得更大的無力感和更無助了。
那麼這個病症有治療的辦法嗎?除着醫學進步,針對此病症的藥物愈來愈有效,而副作用也大為減輕。再者,近年硏究指出,思覺失調原來愈早醫治前境愈好。由於市民對精神病的歧視慢慢減低,比過往更主動尋求治療,病人康復的情況自然大為改善。許多人即使患有思覺失調,除了定時服藥外,大致上和普通人沒有不同,依然可以正常上學、上班等。
至於家人方面,只要和醫護人員通力合作,了解病人的病情並作出配合,大部分病人的康復其實是很理想的。
故此,治療思覺失調最重要的是及早治療,切勿諱疾忌醫,令病情延誤,影響病人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