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期》(grief reaction)
「到今日,我仍然好思念狗狗,常常忍不住流淚,覺得自己害死了佢,同佢行過的路我都要盡量避開,腦海時常都想起佢,而晚上差不多2點才能睡著,但4、5點又一定會醒,又要好辛苦先可以再瞓返,已經持續了幾個月。我又會突然驚醒同埋早上醒了會頭痛。」一位病人訴說着對領養了十多年,視為兒子的狗狗突然離世的心理狀況。
珍視如家人的狗狗離世,情況就好像親友離世一樣,哀慟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通常至親離世,在世的家人都會經過哀悼的階段,最後才會回復平靜。
哀悼的階段通常分為四個階段,而每一個階段出現的時間,每一位家人都不盡相同,而且各個階段都可以同時出現,並不一定有先後次序。
當收到親人離世的消息,即時的反應通常是震驚以及麻木(shock and numbness),可能不能作出反應。這個階段可能維持數天。
接着,在世的家人便會否認(denial)親人的離世,以為親人還生存在世上。例如有些人會依舊在飯桌上面擺放逝世親人的碗筷,整理其被鋪等等。
之後,便會產生憤怒及怪責(anger)的情緒。例如怪責照顧者未能及時看到離世者的需要,以致他提早離世,或在離世之前受到不必要的痛苦、或後悔自己未有盡力照顧離世者,或做錯了決定,或沒有替他完成在生的願望等等。這些情緒可能會令家人之間甚至和醫護人員之間人生矛盾和指責,不過通常情緒會慢慢舒緩。
最後,便是悲哀(Depressed)的情緒,在生的親人會傷心、流淚、痛惜親人的離世。甚至,可能聽到離世者的聲音或看見他的影像,猶如仍然在生一樣。一段時間後,在世親人慢慢察覺到至愛真的離開了人世,最後接受這件事實,回復平靜,並留下緬懷的回憶。
正常的哀悼時期通常不超過半年,可是,並不是每一位親人都能夠通過正常的哀悼時期,例如有其中一些階段長期持續,或產生幻覺,或情況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等等均會納入為非正常哀悼。如有以上情況,便需要接受專業人士的心理輔導或輔導藥物治療等等,從而協助康復了。